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始建于1952年,座落在人杰地灵、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常州,隶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目前己发展成为集煤炭、岩盐、煤层气、页岩气、地热等矿产资源勘查,煤矿防治水注浆堵水、离层注浆(固废处理)、煤矿瓦斯抽排放、储气库井施工,定向钻井、综合录井、岩盐井修井以及地灾勘查、设计、评估、施工与治理等矿山服务,各类地质报告编制、技术咨询、监理等技术服务,矿山生态修复、土壤修复与治理、水环境修复等环境治理及污染场地调查、水利工程等为一体的“主业突出、装备先进、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综合性地勘单位。
60多年来,转战大江南北,逐鹿苏鲁豫皖,参加了山东济宁煤田、陶枣煤田,江苏苏南煤田、苏北煤田、安徽淮北煤田、河南平顶山、义马煤田的勘探与研究。勘探总面积达2180平方公里,钻探进尺66万余米,提交大型地质报告40余件,探明煤炭储量约64余亿吨,为国家煤炭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还走出国门承担了孟加拉国第一个煤矿Barapukuria煤矿的勘探任务,并以优质、高效的成果赢得了建设方和英国监理的高度赞扬。被国家授予“功勋单位”称号。
上世纪末,在巩固和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煤炭资源勘探向岩盐勘探领域转型。先后在江苏金坛、徐州、淮安、江西樟树、会昌、新干、山东泰安、鄄城、重庆、四川自贡、乐山、盐源、宁夏固原、陕西榆林、河南平顶山、湖北应城、安徽砀山、甘肃张县等地,施工中深岩盐探井、探采结合井、生产井及水平对接采卤井200余口,其中定向对接井组80多组,对接成功率100%。提交岩盐资源量120亿吨,施工最深井深3602米,两井距离最远达700米,同时具备绕障、绕盐溶腔及侧钻开窗技术,打响了“深井品牌”。
近年来,明确了巩固、拓展、转型“6字”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新业务,积极从传统盐井施工向盐腔储气库井、从直井储气库向大口径“S”型丛式储气库发展,从传统盐井施工向盐矿山服务发展,从传统煤炭资源勘查向煤矿井下治水及环境治理发展,从传统资源勘查向新兴环保清洁资源勘查转变。积极涉及“深特尖”特种钻探,主动革新和研发“S”型大口径储气库钻井、煤层气井与页岩气、煤矿采空区治理与治水工程、地热井、干热岩钻井技术以及3000米以上超深孔钻井等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并在盐穴储气、储能上大力创新,攻克了数十项定向钻井技术难题,实现点对点对接精准对靶(石油系统俗称“穿针引线”),与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盐穴储气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用平台”,在国内特种钻探市场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获得了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擦亮了“深井品牌”。另外,申办了“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能力评价”污染水体修复、污染场地修复、污染土壤修复3项乙级证书资质,主动向土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产业方向转型发展。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队“33211”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坚持党建、科技引领,精准定位产业,深耕细作“深井品牌”,抢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投身“透明地球”“美丽地球”建设,不断从传统资源型地勘服务向民生地质服务转型,从传统找煤地质向为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提供地质技术保障升级,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一流地质与生态文明建设地勘企业。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始建于1952年,座落在人杰地灵、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常州,隶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目前己发展成为集煤炭、岩盐、煤层气、页岩气、地热等矿产资源勘查,煤矿防治水注浆堵水、离层注浆(固废处理)、煤矿瓦斯抽排放、储气库井施工,定向钻井、综合录井、岩盐井修井以及地灾勘查、设计、评估、施工与治理等矿山服务,各类地质报告编制、技术咨询、监理等技术服务,矿山生态修复、土壤修复与治理、水环境修复等环境治理及污染场地调查、水利工程等为一体的“主业突出、装备先进、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综合性地勘单位。
60多年来,转战大江南北,逐鹿苏鲁豫皖,参加了山东济宁煤田、陶枣煤田,江苏苏南煤田、苏北煤田、安徽淮北煤田、河南平顶山、义马煤田的勘探与研究。勘探总面积达2180平方公里,钻探进尺66万余米,提交大型地质报告40余件,探明煤炭储量约64余亿吨,为国家煤炭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还走出国门承担了孟加拉国第一个煤矿Barapukuria煤矿的勘探任务,并以优质、高效的成果赢得了建设方和英国监理的高度赞扬。被国家授予“功勋单位”称号。
上世纪末,在巩固和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煤炭资源勘探向岩盐勘探领域转型。先后在江苏金坛、徐州、淮安、江西樟树、会昌、新干、山东泰安、鄄城、重庆、四川自贡、乐山、盐源、宁夏固原、陕西榆林、河南平顶山、湖北应城、安徽砀山、甘肃张县等地,施工中深岩盐探井、探采结合井、生产井及水平对接采卤井200余口,其中定向对接井组80多组,对接成功率100%。提交岩盐资源量120亿吨,施工最深井深3602米,两井距离最远达700米,同时具备绕障、绕盐溶腔及侧钻开窗技术,打响了“深井品牌”。
近年来,明确了巩固、拓展、转型“6字”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新业务,积极从传统盐井施工向盐腔储气库井、从直井储气库向大口径“S”型丛式储气库发展,从传统盐井施工向盐矿山服务发展,从传统煤炭资源勘查向煤矿井下治水及环境治理发展,从传统资源勘查向新兴环保清洁资源勘查转变。积极涉及“深特尖”特种钻探,主动革新和研发“S”型大口径储气库钻井、煤层气井与页岩气、煤矿采空区治理与治水工程、地热井、干热岩钻井技术以及3000米以上超深孔钻井等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并在盐穴储气、储能上大力创新,攻克了数十项定向钻井技术难题,实现点对点对接精准对靶(石油系统俗称“穿针引线”),与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盐穴储气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用平台”,在国内特种钻探市场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获得了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擦亮了“深井品牌”。另外,申办了“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能力评价”污染水体修复、污染场地修复、污染土壤修复3项乙级证书资质,主动向土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产业方向转型发展。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队“33211”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坚持党建、科技引领,精准定位产业,深耕细作“深井品牌”,抢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投身“透明地球”“美丽地球”建设,不断从传统资源型地勘服务向民生地质服务转型,从传统找煤地质向为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提供地质技术保障升级,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一流地质与生态文明建设地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