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中国石油大学报第五版专题关注报道学校首批00后毕业生就业问题,报道从就业形势、就业心态、就业方向等三方面探讨了第一批00后的择业心态问题,指出00后在“求稳”的就业画像背后,在千差万别的岗位上依然有蓬勃敢闯的青春活力,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更有前赴后继“诗和远方”的追梦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ncoP8aAtgFw1_ZDsqizZQ
全文如下:
六月的风不仅带来毕业离别的伤感,也会有乘风破浪的挑战。今年夏天,作为“千禧一代”的第一批00后即将踏入职场,在经历疫情等多重挑战之后,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日新月异的就业市场。“求稳”的就业画像背后,00后在千差万别的岗位上依然有蓬勃敢闯的青春活力,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更有前赴后继“诗和远方”的追梦人。
挑战与机遇,熙来攘往就业市场里的00后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我国就业形势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在后疫情时代,就业市场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就业形势面临诸多挑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人,人数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1次提及就业,表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政府一系列就业政策的出台既证实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仍存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在熙来攘往的就业市场里的00后“萌新”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相关调查显示,毕业生基数大导致就业岗位供需不平衡、家庭以及00后成长氛围与自我意识是00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源。和以往任何一代青年人相比,00后从一出生就处于家庭条件优越、文化氛围开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多元社会环境中,掌握着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与丰富的数字技术,对外部世界有更多了解和认识,其知识面、成熟度、操作力甚至超过父母长辈,00后的既认同主流价值观,也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就业观方面的表现也更加个性化。但如果职业理想和就业现实存在偏差,则无形的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压力。
“虽然家里人没有给我什么压力,但是每次回家家里亲戚问起工作还是升学的问题,心中总是担忧起来。再看看周围拿到offer的同学和日益老去的父母,无形的压力就会催着我去思考未来的路。”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2018级本科生丁元贺说。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就业市场选择繁多,机会涌现,诱惑也变多了,我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拘束小的、喜欢的单位去就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疲于比较是我求职中一直秉持的原则。”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丽婷介绍,她在面对就业选择时,更希望实现薪资和自我实现的平衡,不唯“薪”论。
多重因素作用下,00后毕业生择业观念、求职意愿以及求职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晓珂表示,在后疫情时代,0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就业期望提升。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就好业”,从生存型就业转向优质就业。二是升学意愿强烈。企业招聘门槛升高、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就业期待值升高。三是理想与现实并存。00后毕业生对发展稳定性和实际利益需求更加凸显。
毕业生口中的“诗和远方”很大程度就是“追求自我实现”,他们在求职、就业中展现出极强的自主性和个性,不愿被单一重复的生活所支配。薪资可能不再是00后求职唯一重要的关切,他们不再满足于“养家糊口”,而更想要在职业中追求“向往的生活”。
摆脱“慢就业迷局”,提升内驱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求职意愿趋向于‘求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长安分析。近些年来,“慢就业”成为毕业求职期的一个热点话题,“慢就业”指的是一些大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不准备继续深造,而是通过游学等方式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我,或者进行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慢就业”虽然听起来很美,但是却给了懒散与迷茫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懒就业”“不就业”的迷局。
“刚进入毕业季时的迷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没有提前想清楚要什么,去哪里,我想‘诗和远方’的目标会给我带来一个方向,让我不断向前进步,也不会扎堆在热门行业违背自己的初心。”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田倩说。
“内卷就是无法进行质变的量变,我不希望自己局限于一个单一的人生视角。”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姚玺来没有盲目地选择,他认为外部评判指标不能完全展现出“本我”,自己的价值要自己决定。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学生求职技能上的指导,更是求职观念上的指引。而“慢就业”“懒就业”等新情况的出现,往往让学生失去求职的最佳时机,甚至对未来发展带来被动。解决“慢就业”这个社会问题也是个“慢功夫”,不能急于求成,正如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特聘专家吴沙老师所说,解决慢就业问题,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就 业指引,更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洞见自己的个人价值。
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实施“就业价值引领、职面未来发展、就业帮扶提升推进”三大工程,“全程化、精细化、个性化”进行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为学生发展锚定航向。通过行业之声、校友职音、就业指导工作坊、求职能力训练营、新生生涯第一课、职业生涯体验周、石大网络求职训练营、春见网络职涯课堂等统筹校内外、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极大拓宽学生职业视野,提升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就业和择业看似是一个人的事情,实则是一群人的事情,十分感谢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辅导员和其他帮助我的老师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英杰从去年秋招到今年春招参加了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求职能力训练营、一对一辅导等活动,提高求职技能,他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不断修改简历,最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成功前往国企实习并被录用。
破局,不仅在于00后自身。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00后将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标签,在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他们将成为充满创意才思、灵活理性的群体,应时而需应时而变的00后就业群体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心怀“诗和远方”不仅是00后摆脱传统模式、迎接创新产业的合理姿态,更会给各行各业带来流动的机遇和创新的活力。
诗和远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00后毕业生也展现出自信自强、服务奉献、勇于开拓的主流群像。面对繁多的职业选择,一些00后前往能源主战场,扎根西部和基层,用脚步丈量理想的土地,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追寻着“诗和远方”。
“石油承担着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的责任,它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能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尽一份力我感觉很光荣。我将传承石油精神,勇于承担石油人的责任,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为国家能源发展做贡献。”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崔兆雪坚定地说,她决心前往长庆油田奉献青春。
“我想投身教育行业,这不一定是在窗明几净的多媒体教室里,西部的山区更需要我去做出努力,那里的孩子更需要知识和视野。”文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孙梦琰毅然决然地在支教申请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她将这看成是自己的历练,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我校校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秦宁毕业后在胜利油田基层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将理想与事业结合,为大地拍照,为国家找油,为国家勘探事业奉献着智慧和力量。作为青年杰出代表,她的事迹也不断昭示着00后毕业生去往基层锻炼。“秦宁老师的经历让我相信科研并非高高地飘在天上,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文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思琦说。
“一个人的优秀的品格和特质是影响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次成功的就业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昂扬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文军在谈到大学生如何培养就业优势时说。00后毕业生应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让家国情怀融入职业理想,把基层当做锻炼的课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那里也是值得青春奋斗的“诗和远方”。
【学生记者 周天宇 罗梦妍 林进威 樊俐君 记者 栗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