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名企行(大港中石化四建方向)

发布者:梅琳

发布时间:2019-11-01

团队简介:
活动时间: 2019-07-22  至  2019-07-26
走访城市: 天津
生涯访谈:

一、访谈背景:

此次“石大学子名企行”抵达天津,在中石化第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座谈交流,了解了中石化四建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公司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四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必胜的拼搏精神、质量第一的创优精神、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因此我们寻找到了一位石大的校友,深入了解其在四公司发展的心路历程,通过此次的生涯人物访谈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二、访谈人物:人力资源部主任——王建伟

三、访谈方式:当面访谈

四、访谈问题:

(1)我们了解到您从事过很多不同专业的岗位,您是如何快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答:1.掌握一些各岗位通用的基本技能。如:写作能力、计算机基本软件的使用等。这些工作是在任何岗位上都需要的,在工作中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够有用武之地。

2.要有信心,在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通过各种途径想办法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只有你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岗位,才能更好地去适应工作。

3.遇到了一位好领导,在我的职业瓶颈期,领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及时指出我的不足并指导我如何改正,在那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准确的找到了自我定位。

4.不能有畏难情绪,要有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干一岗爱一岗,做到尽职履责。

5.学会利用各种平台,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学习使用的APP,应当学会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地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6.积极地与同事沟通,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多交流,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听取他人的意见及建议,然后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这样做对于适应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会有极大的帮助。

 

(2)您大学时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吗?如果有,那么与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差别?

答:大学时没有给自己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到了四公司之后心理落差比较大,施工现场的生活及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在工作的第三年曾经想过要跳槽,但最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在这里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就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的鼓励自己多学习多坚持,只要踏实肯干,最终一定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3)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答:二者中总有一方需要做一点牺牲,如果选择了事业这方面,那么家庭肯定会有一些牺牲,我们应该像优秀的人学习,要想清楚如何取舍,我们四公司有很多劳动模范,跟他们比起来,我做出的小家的牺牲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只有多跟优秀的人学习、接触,自己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如果选择了偏重家庭,那么事业上就尽量不要选择领导的岗位,可以在职员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否则对自己和公司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五、访谈体会

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对校友进行了访谈,收获颇多。

1.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要。

在实践队员们与几家公司领导交谈的时候,有位项目经理说了一句话令我很震惊,“石大的学生基础功底很好,就是老实一些,大多都能成为很好的技术专家。”虽然这位经理夸赞了石大学生的品质,但是我并不认为这里老实是一个褒义词。这句话中的老实就是缺乏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情商不够。我仔细想想,确实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在接下来我们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时学姐有提到了这一点,她是举例子来说明的。她说某个项目部的副科长很有水平,业务能力很强但就是由于在与手下员工和上级的沟通中出了问题因此一直在副科长的位子上待了好多年也没有提干。学姐给我们分享她的感受,在某些时候情商甚至要比智商重要。反观现实学习中我们都在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智商方面的能力,但却忽视了锻在交流表达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情商。高情商的人首先不会让自己被孤立,他们可以愉悦的与别人交流,而正是这种有技术含量的沟通减少了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压力。感谢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世界,学会表达会让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让自己走的更远。

2.趁早培养工作需要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若是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来培养,那已经来不及了。令我高兴的是,在座谈会中我听到了一些公司招聘员工很看重的能力,有写作能力,对计算机基础软件的使用能力,英语水平等。在大学中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去学习,所以我门要抓住这宝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在几年后我们可以带着一身本领去就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

3.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没错,一切归结为态度,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态度会影响人们的心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和目标。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其人生目标必然高远;有了高远的目标,必然会为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报。心态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几乎每一个校友分享经验时都涉及到了心态这方面。终身学习不放弃是一种态度,谦虚若谷不骄不躁是一种态度,相信自己是一种态度,懂得自省更是一种态度。摆正了态度就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即使能力不足只要愿意提升总归是好的。

3.没有绝对的公平和对错。

这是一位校友所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其实,人的一生就是欲望不断产生和满足的过程。世界上的事从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所失才有所获。只有有了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期望的回报。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利用自己占有的社会资源,迅速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而一无所有、没有任何资源的人,则要认清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把自己的劣势变成努力奋斗的动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寻找机会,坚持自己想干的事情,终究可以扭转你所认为的不公平。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能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感伤。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分内的事,争取更大的成功。承认生活是不公平的客观事实,并接受这不可避免的现实,放弃抱怨、沮丧,以平常心、进取心对待生活,不公平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对于同伴甚至是领导的优点无限的放大,忽略其缺点。对于择业,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要结合自身情况,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状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迎难而上,遇到问题要想到怎么解决问题,怎么做好这件事,而不是遇到问题就要放弃,在工作中也是在学习,让自己成长,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来武装自己,才能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发光发亮,才能让自己在选择的时候有更多的选项,能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机会。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深刻意识到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指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应当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向他人学习。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挫折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在工作时一定要严谨,要懂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对于不该犯的错误应该抱着“零容忍”的态度。

大学的时光是及其宝贵的,转瞬即逝,因此我们要抓紧时间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能量,以适应周边环境的快速变化。提前给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分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