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故事

基本信息

王跃辰,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2018级毕业生。获得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南加州大学的录取,最终选择攻读香港大学的能源工程硕士 (Master ofScience in Engineering in Energy Engineering)。本科期间用于申请的成绩为均分87.29,学分绩3.73/5.0,专业排名8/117;曾获得综合优秀二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山东省2019年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绘出最美心灵”四格漫画比赛二等奖、计算机二级证书、CSWA认证助理工程师证书,曾参与1项自主创新实验项目,1项耶鲁大学的科研项目,以五作发表过1篇社科类论文,一作发表过一篇自然科学的会议论文等。


求职故事

回顾我申请留学的故事,其实都是我整个大学本科生涯的真实写照。可以说,留学所需要的背景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我这三年来的飞速成长,也许结果并非如此。下面我将分为三个方面简述本人的申请留学的故事,希望给予有同样需求的学弟学妹们一点点激励吧。

向内扎根——从闭关到成长

由于性格、家庭教育、以及高中一些经历的原因,我从大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我不习惯将内心感受过多展露,很少参与非必要的社交活动,不爱关注“窗外事”,再加上不善于表达,那时的我仿佛为自己套上了一层坚硬的外壳,几乎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过,那时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便是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18岁,还未经历过独自生活在外的我,对出国留学不甚了解,只知道它和读研一样,是一个提升自我、拓宽眼界的平台。但我深知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所处的学校在能源行业的含金量,以及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各界对从事能源行业人才的青睐,从而明白想要在这一领域勇攀高峰,需要更高层次的资源与更好的平台,而拥有一个好的成绩对于达成这一目的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花费大量时间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我,虽然与外界交流甚少,但打下的坚实的成绩基础,为后来的留学申请铺平了道路。因此,如果说有什么建议的话,那我觉得就是在大一大二把握住学习成绩这个重要关口。

而后来,经历过大二下学期(2020年)疫情的洗礼,见识到无数我辈青年驰骋在抗疫一线,我深知作为新时代青年,不能一直作为被保护的对象,而是应将“担当”二字铭记心中,付诸实际。因此以这一年为转折点,我逐渐将自己打开: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担任了班级干部,同时参与外界的活动也更多了。从大三开始,由于备考托福、参与科研项目等一系列事情的影响,我的成绩有所下滑,但取而代之的是我不断上升的自信。通过慢慢与外界打开窗口,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表达慢慢流畅起来了、思想与认知也上升了一个台阶。

至于为什么后来选择留学而没有选择保研,不是因为我从小就对国外有多么憧憬,也没有其他同学的所谓“梦校”,而无非是我希望打破舒适圈,养成更加独立的人格,结合能源行业与国家政策共同引领的光明前景,充分吸纳世界一流高校先进的知识与理念,从而最终在本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便在2020年(大三)开始着手准备托福的考试。从209月到2112月可谓是我大学生涯最难熬的时光:英语水平并不高、且着手准备托福并不早的我,在标化考试(托福、雅思、GRE等)上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实际上留学最耗时耗力的也正是标化考试),前后一年内共考了3次托福,2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时正值本专业课程最多的一年,期间可以说是屡次领略石大的日出、数次翻越南堂的窗户。然而最终成绩虽然达到了一些学校的要求,却依然没能令自己满意,这也算是留学经历的唯一遗憾吧。同时在2021年的夏天,前后三个月的时间里,参加了耶鲁大学的一个名为“21世纪新能源技术综合研究”的科研项目(由于疫情只能在线上完成),体会了正经八百的全英文授课、标准的学术PPT制作与答辩、以及规范的英文论文撰写与投递过程。期间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收获了宝贵的科研经验,同时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自信与表达能力。而这段经历也自然很好地丰富了我的申请背景。最后在21年(大四上学期)的申请季,通过与留学机构的交流,边备考边准备材料(包括个人陈述、个人简历、找老师写推荐信、中英文成绩单、成绩证明、在读证明等),再将上述材料提交至各个学校的网申系统,一个个学校的申请流程才算是告一段落了。虽然我的标化成绩不算高,但是好在GPA还算可以,而且背景也算符合要求,因此最终的结果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2022年的春天陆续收到各个学校的offer之后,综合考虑学校、疫情影响、安全以及专业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了去香港大学就读能源工程硕士。平心而论,本科阶段的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些认可我的一纸文书,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成长:我的偏内向的性格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是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以及自信的提升等,都将为将来的自己注入动力。

持之以恒——以毅力为明灯

我这个人平时不太善于表达,不聪明,也没有什么灵气,但唯独在对事情的坚持上,我可以做到极致。

毅力这个特质,既源于我的高中生涯,又源于我的原生家庭。在父母榜样的引领下,高中学业压力的驱使下,我慢慢养成了自律的人格。每天按时起床、有规律地进行锻炼、三年如一日地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这些都成了我前进方向上的明灯。我属于掌握知识偏慢的类型,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样也能够增加专注力),同时偶尔还会整理错题,但代价便是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成本。然而,我并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都是我此前一步步摸索出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便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苦痛之路。想起这三年来每个被闹钟叫起的早晨、每个为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通过的宵、每个在下课铃打响那一刻冲到自习室抢座位的决绝、每个考试前记在小本子上的准备询问老师的一个个疑惑与不解、以及那备考托福GRE期间翻烂的单词书……我们的传热学老师说过,大学阶段考验的并不是我们喜不喜欢某些专业或课程,而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它们学好。特别是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科研从事者必备的品质。

一直以来,运动都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时期我就因为减肥练了一段时间的跑步,又在大一迷上了健身,而这一坚持就是4年:每周34次去健身房锻炼,再结合不定时的跑步,不仅让我在体测成绩上大有长进(引体向上从4个涨到满分),身体素质也逐步提高。后来大二打过一段时间篮球,又在大四封校期间迷上了羽毛球,后来还参加了院内举办的“先锋杯”……因此,如果说还有第二条建议的话,那就是一定要坚持锻炼:有规律的锻炼不仅会提高学习效率,更是能让我们忘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如果能量力而行(过度锻炼会增加受伤风险),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到了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选择留学的同学可能面临周期性的标准化考试的备考、考研的同学要面临长达1年左右的马拉松,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想必在这高强度的状态下很容易将身体拖垮。

丰盈内心——用热爱解郁结

若还有第三条建议的话,我希望一定要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同运动一样,一个自己热爱的事情大概率是会长期坚持的,而大学如同小社会,混迹其中,难免会遇到郁结之事,而这些热爱便能够成为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如前面所说,我在大一期间几乎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这世界自然包括我所热爱的东西,因此也并不是与外界零交流。从小我就喜欢唱歌,高中时我还是校园十佳歌手,因此大一军训还未结束,我就早早加入了储建院的声乐团:每周规律的训练,加上屡次演出登台献唱,不仅让我在演唱技术上更上一层楼,同时音乐的魔力让我能够时刻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从小对绘画的热爱,也是让我在枯燥的学习中寻见了艺术创作之感:无论是大一的工程制图、大三的专业制图、还是大四的总图设计,眼前的图纸于我而言仿佛已不再是待完成的作业,而是一幅带有工业之美的艺术作品。怀抱着这样的心态,课程的乏味已全然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创作的快感与完成时的成就感;对图像的敏感,让我在大一的思修课上发现了自己对于拍视频的钟爱:限于时间,思修微视频我们草草拍摄、剪辑,成片的效果差强人意,但对于拍视频的热爱才刚刚开始:此后我便将大量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花费在了学习这些技术上面,在随后的马原微视频、近代史微视频以及毛概微视频的表现力上就可见一斑。那些为剪视频熬过的夜、为想剧本掉过的头发、“剧组”同学为实现最佳呈现效果卖力的表演、以及拍摄地点沿途邂逅的美丽风景,都将成为我大学生活珍贵的回忆。

这些所谓的热爱,或许不如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参加一个挑战杯来的有用,但内心世界的丰盈,能够让我在贫瘠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港湾,而这些热爱,便是我丰富精神世界的方式。或许我不愿为了获得第二课堂学分而去听那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讲座;不愿为随大流而利用大量假期时间考取驾照;不愿为了虚荣而去争那些自己或许与自己能力不匹配获得的荣誉,但我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挤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创作那属于我自己的“四格漫画”;能够为了坚守自己选择三维动画设计选修课的初心,即使推迟两周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整地设计一部动画而不是草草写一篇论文了事;能够为了给毛概课“剧组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而走出校门至村庄、山林实地取景,前后花费两周时间创作石大人的扶贫故事……也许那获得二等奖的“四格漫画”比赛结果、96分的三维动画设计成绩、以及毛概老师给过的唯一一个一百分没有辜负我在这些事情上付出的热爱,但正如我所说的,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练就百毒不侵的自己,方能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相比于其他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我并没有极其丰富的背景(实习、比赛经历),但如上面所说,好的学习成绩、保持规律的锻炼、以及拥有一个能长期坚持的爱好,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三点。同时,在留学申请上,对于有能力、且准备时间充裕的同学,其实大可尝试自己申请而不依靠留学机构:因为好多信息自己都可以搜寻得到,好多流程自己也能够独立完成,只是需要多花些时间,多下些功夫;在背景上,毫无疑问GPA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是本科院校,这个无法改变,但是无疑申请与自己专业相关度高的专业成功率高些(石大的油气储运专业刚好是全国第一,这是我申请的很大优势),同时,由于大部分申请者的推荐信都是找学校内上课的老师,有时千篇一律,体现不出优势。因此若能在实习、科研、夏令营、出国交流等过程中与相关教授或人员取得良好的关系,让他们为自己写一封推荐信,又会给申请增添很大的优势。

以上便是我的申请留学的经历,希望同样想要选择留学深造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申请顺利,早日上岸,在多年后那个远胜春朝的秋日里,你一定会与自己的梦校相遇!

 


辅导员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