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研路,随心而行

基本信息

刘纯友,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主要担任海燕文学社编辑部部长,副社长及《海燕文学》杂志主编。曾获得第二届山东省国学达人大赛一等奖、校图书馆征文一等奖、校档案馆征文三等奖,“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专业排名第三,通过英语四级。


求职故事

我是在大二时从化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转到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决定转专业之初,我就已经下了考研的决心。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与了解后,在大三下学期决定了考研武汉大学的文艺学专业。

正式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研学习大约是在去年5月份,但真正进入状态则已经到了暑假。可能这与复习的环境有关。大三学年的考试没有结束,总是不能一门心思静下来学习。另外,图书馆的考研自习室没开放的时候,因为需要自己找地方自习,大约也很耽误复习的心情。毫无疑问,暑假和大四上学期是复习的黄金期,准确说来是6月下旬到12月初,抓好这六个月,事半功倍。

文理工的考研策略各有不同,尤其是专业课上。这里只简单谈一谈。出于避短就长的思路,我把复习重点放在专业课上。我的英语仅仅是通过了四级,六级都很不幸地没有通过。因此我对英语就不敢有太高的奢望,计划分数也不过60,又因为我是正经的理科生,对政治实在兴趣寥寥,又讨厌死记硬背,因此也只计划70分。武大去年的分数线是375分,因此我的专业课规划是245分,也就是每门专业课125分左右。在文科的考研中,125分的一科的分数应该说并不容易。因此我专业课的复习策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认为,考试从本质上看不过是买卖关系,用答案换分数而已。正如商品的质量决定着价值,答案中呈现出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标志着答题者的水准。基于这样的思路,我进行着考研准备。

我是一个随性散漫的人,严格的计划经济对我来说不现实。因此我强调短时高效,快乐求知。我的复习时间难以把握,但可以肯定的是比较少中断。大概每天最少学习4小时,最长的可能有12小时。就这样坚持到了12月,参加了考研的初试。幸运的是,初试的成绩和我预想中的区别很小,376分,而分数线是370分。本来觉得希望不大,所以直到出了复试安排知道自己专业第二的时候才认真准备复试。

复试的准备就相对简单了,主要担心的是英语。找武大那边的学长磨来了往年的复试问题,我自己再准备了一个自我介绍。后来我最终只背下了自我介绍。但再次很幸运的是,武大复试的英语口语就是1分钟自我介绍再加上一些稍微专业的问题。其实,复试的重心我还是放在了专业课上。我重新阅读了意向导师这两年来的研究论文,写了几篇“投其所好”的阅读笔记。复试的时候就靠这些应付老师们的提问。但不幸的是,抽题回答的环节我遇到了两道最难的题:“最初一念之本心”和“无目的的合目的”。倒不是说完全不会,而是没法引申发挥。也许是笔试的优势吧,我最终还是排名第二,并幸运地被武大文学院录取。

心得建议:

1、越努力,越幸运。这是我一年来最深刻的感触和体会。前文中多次提到幸运这个词,但毫不讳言,幸运度与努力的程度往往成正比。我在考研后整理阅读后的书籍,至少在120本以上。这还不包括看过的各种论文和不完整的书。

2、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核心竞争力。在通向学术的道路上,高瞻远瞩者才能真正做到博观约取,见多识广者才能脱颖而出。我自转专业后就秉持这个信念,一直到考研,并且将持续到人生的终点。我认为这是我最核心的竞争力。

3、听从自己的内心。有人说最热爱的应该成为兴趣而不是事业。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如果对事业没有一点热情,也请果断放弃。我在转专业前的过的是醉生梦死、浑浑噩噩的生活,经常旷课、作业靠抄,考试飘过,然而转专业之后我至少变得有些自觉了,按时上课,用心听课,课后会去思考和查资料。所以,请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4、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学会拒绝和选择,给自己一些限制。毫无疑问,游戏是让人欢乐的,四年中我的舍友们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对于游戏,如英雄联盟,我的回答是:“我不会。”如果你说要教我,我的回答再加一个字:“我不会学。”

最后,愿学弟学妹们都能倾听自己的内心,随心而行。如果选择考研这条路,不要怕孤独,只要坚持走下去,即使缓慢,也最终会到达自己梦中的地方。


辅导员点评